中国的纺织行业,是世界的时尚工厂。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数据显示,中国纤维加工总量稳定在6000万吨以上,占全球总量50%以上。中国服装年产量超700亿件,可为全球每人提供约8.75件衣服。
中国纺织行业的发展,事关全球冷暖,对国内经济发展、就业民生同样意义重大。纺织产业劳动密集、业态丰富,直接带动就业人口超过2000万,民营经济活跃,中小微企业占比超90%,新业态新模式带动新职业发展,是稳就业、促增收的重要领域。
2025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纺织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加快推动数智技术全面赋能纺织工业发展。
新形势下,纺织服装时尚产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机遇和挑战。曾经横亘在中小微企业面前的“老大难”问题,如今正被一把把创新的钥匙逐一解开。作为全球领先的时尚和生活方式在线零售商,SHEIN在持续技术创新,助力纺织产业升级方面已经进行了多年深入探索实践,在推动纺织精益化升级、数字化转型、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近日在广州举行的SHEIN第二届匠心工具日,成为其赋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生动注脚。
创新工具赋能 促柔性按需供应链精益化升级
7月23-24日在广州举办的SHEIN第二届匠心工具日,引起了业内外广泛关注。
在活动现场,既有展示热门工具的“明星区”,也有陈列最新研发成果的“新品区”,更有针对特定工艺的鱼骨区、缩褶区、贴车区等专业展区,通过“线下展示+线上直播”的双渠道模式,SHEIN现场向供应商集中展示了60余项为解决生产痛点而研发的技术工具和智能设备,包括全国多个服装产业带的供应商专程预约赶赴现场,并亲自上手参与体验互动。
同时,3D制版赋能服装智造的新技能培训,提升质量控制水平的工厂尾部标准化方案分享,精益管理在供应链中的系统性实践讲解……此次匠心工具日现场同时还举行了一系列主题沙龙,而着力于全流程严格质量管控的SHEIN实验室更是通过问答互动与趣味实操等互动环节,让供应商深度了解物理化学等性能检测的必要性与科学性。
“以前不敢碰的面料,现在也能做了。”此次来现场体验的SHEIN供应商张齐的工厂擅长 T 恤、卫衣等多个品类,在和SHEIN合作之前也接触过珠片、网纱等特殊面料,“以前的技术车缝这些面料就感觉很难,不但费时,最终交付的产品看起来也不美观,后来就放弃了。现在有了这些工具,不仅解决了技术问题,还提升了生产效率。”
在张齐看来,面对人口结构变化和年轻技能人才的招工难题,工厂唯有通过引入更加智能的工具设备,才能有效提升生产力并保持竞争力。他所提到的近年来在时尚界兴起的珠片、珠绣和烫钻等特殊面料品类,尽管市场需求与日俱增,但背后复杂的制作工艺和高昂的人工成本,却让许多中小型服装工厂望而却步。
为攻克行业工艺难题,SHEIN自主研发“珠绣拼缝压脚”、“平车碎珠套件”等工具,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带动珠绣面料订单大幅增长,形成供应链协同效应。目前,这两款工具已累计交付700件。
在服装行业深耕二十多年的王峰如今是SHEIN的礼服供应商,他表示,“现在只要生产中遇到技术难题,SHEIN的专业团队就会立即响应。他们不仅会为我们量身定制解决方案,还提供详细的教学视频来指导工具的安装使用,甚至会派专人到工厂实地考察,确保问题得到切实解决。”
技术创新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在本次匠心工具日活动现场,SHEIN特别设置了“新品专区”展示今年最新研发的7项重点工具。其中,平车可调织带拉筒、四线打边车花边织带压脚、平车珍珠钻石织带拉筒等创新工具,有效解决了服装制作中常见的辅料加工难题。
常态化的工具研发+年度集中展示的匠心工具日,正成为SHEIN全方位赋能上下游供应商、带动产业焕新升级的一张名片。据最新数据显示,自2023年服装制造创新研究中心成立以来,SHEIN已累计开发170多项创新工具,并向供应商完成交付近6000件,这些精益工具平均可提升相关工序效率达80%。
领军“按需时尚” 敏捷供应链模式创新促产业数字化升级
“刚开始和SHEIN 合作的时候,吸引我们的是‘小单快反’的柔性供应链模式,这让我们创业初期的路线更稳。”张齐说。此前,高库存导致的资源浪费一直是纺织服装业发展的沉重“包袱”。为了破解这一行业难题、历史难题,SHEIN自主品牌创新的按需生产敏捷供应链模式给出了有效解决方案。
凭借该模式,SHEIN在实时分析跟踪时尚趋势的前提下,针对所有首单都从非常小的订单开始,如果销售趋势好立刻返单,但如果销售不达预期则中止生产。这种根据市场和消费者需要,按需生产及时应对和调整的方式,从源头上减少了库存浪费的可能性。
通过此模式,SHEIN既能按照市场和消费者需求提供丰富多元的时尚产品,又因为从源头提高效率、减少浪费,并得以保障产品的高性价比、丰富度与时尚性,从而获得全球消费者的日益青睐,也使得SHEIN成为与Inditex、H&M等国际时尚集团媲美的时尚零售商之一。
“企业打造敏捷供应链模式已是制造业生存发展的大势所趋。”美国著名的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在《敏捷供应链:时尚行业竞争优势新源泉》报告中指出,以SHEIN为代表的按需生产敏捷供应链模式能够帮助企业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实现平衡供需,从而削减库存成本,提升资金效率,增加营收或通过更为实惠的产品价格与客户共享收益。
敏捷柔性供应链顺畅的背后,是持续深入的技术创新的强大支持。
柔性按需供应链意味着,要同时应对众多碎片化的订单管理以及操作人员需掌握多个复杂工序的技能,同时还要让碎片化、灵活反应的订单又能保持一致的品质输出标准。
SHEIN研发数字化技术工具并进行供应商赋能,让供应商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获得线上化和数字化升级改造,从而让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在每个环节都进行最大化的精准与智能匹配。同时,通过收集和挖掘供应商在生产中的实际痛点和需求,将服装制造中复杂的工艺和流程中的难点进行拆解,并分别给出解决方案,持续推出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的柔性创新工具。面对消费需求快速变化、制作工艺和原材料不断更新的行业特性,这些创新解决方案显著提高了产品交付品质的稳定性,助力供应商及整个产业实现数智化和精益化升级。
多品类供应商张齐、“老服装人”王峰等企业主正是受益者的代表。在与SHEIN合作之前,这些工厂大多数不具备系统化与智能化的能力,多数都依赖人工、依靠Excel、邮件等传统方式安排生产,效率很低,不具备行业内的竞争优势。但与SHEIN合作后,他们转变升级成了全链条的数字化工厂,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
清华大学战略新兴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胡麒牧认为,从赋能范围来看,SHEIN强大的数智化能力尽可能贯穿上下游全产业链,推动更大范围的产业协同,形成更有韧性的产业生态。
生态协同 全链条技术创新助产业绿色化升级
以数字化转型推动纺织工业增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是时代的呼唤。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外贸在复杂环境下顶住压力、保持动力、展现活力。上半年,我国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以外贸重镇广州来看,今年前5个月,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额增长超24.8%,纺织原料出口额增长达37%。
让中国纺织行业走的快,更要走的远,离不开科技、绿色、可持续发展等关键词的产业内核。
在SHEIN的供应商赋能体系中,技术创新并非单点突破,而是生态协同。SHEIN除了以柔性按需供应链的模式创新从源头提升生产效率、减少生产资源的浪费外,还在从开发、生产、质检、仓储、物流等各环节全链路深入技术创新,从而助力产业的精益化、数智化、绿色化升级。
例如,今年上半年,SHEIN先后与东华大学和传化化学达成战略合作,在产业升级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其中,与东华大学联合研发的再生涤纶解决方案,能够回收利用废旧纺织材料等消费前后涤纶材料,具有显著的应用性和经济性;与传化化学成立的联合实验室,将重点推进印染加工的数字化和绿色低碳升级,同时开展新型功能面料研发,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的纺织印染技术创新中心。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SHEIN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这些创新解决方案显著提高了产品交付品质的稳定性,助力供应商及整个产业实现数智化和精益化升级,为企业绿色升级、可持续发展铺路搭桥。2023年上半年,SHEIN启动为期5年、总规模5亿元的供应商赋能计划。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该计划已落实资金2.6亿元,重点投向技术创新、技能培训、厂房扩建及社区公益等领域。此外,公司还专项投入绿色低碳项目资金,通过屋顶光伏、能效提升等项目推动供应商绿色化升级。
产业发展,关键在人。SHEIN侧重在经营管理、组织架构、工艺技术等各方面对供应商展开综合培训,提升其综合竞争力。今年一季度,SHEIN共开展“日常+专场”、“线下+线上”的供应商赋能培训近百场,供应商参与培训超5300商次。在以SHEIN为代表的链主企业的带动下,以广东多个纺织服装产业带为代表的国内优势传统产业持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促进技能人才高质量就业的同时,为产业创新升级持续注入源头活水。
在资深跨境电商专家林智勇看来,SHEIN通过深耕产业,以生产环节持续研发的精益工具为杠杆,结合深入至再生原材料、面料的前沿数码印染技术、工厂能效提升、环保包装、绿色物流等上下游各环节的技术创新,以更厚实的技术底座全链条撬动传统制造的数智化、精益化、绿色化变革,实现供应商与产业“生态共赢”,最终将中国纺织服装业的“规模优势”转化为“价值优势”,推动全球时尚产业可持续发展。(伟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