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BUG栏目》徐苑蕾
5月3日晚,上海欢乐谷景区内一处停用建筑装饰物突发火情,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再次引发公众对华侨城旗下主题公园安全管理的关注。此次事件正值五一假期客流高峰,上海欢乐谷随后回应称火情已妥善处置,无造成人员伤亡,并强调加强安全管理。
然而,这并非华侨城旗下景区安全隐患的孤立事件。2023年深圳欢乐谷“雪域雄鹰”过山车碰撞事故至今仅过去1年半,2010年深圳东部华侨城大侠谷的“太空迷航”项目的坍塌惨剧更是令人痛心。
近年来,欢乐谷母公司华侨城A经营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根据2024年财报数据,华侨城A全年归母净亏损86.62亿元,2022年至2024年累计亏损约260亿元。曾经的“文旅+地产”双轮驱动模式风光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收入倒退、债务高企、销售腰斩的窘境。
火情后正常营业,近年安全事故频发
5月3日晚,正值五一假期旅游高峰时段,上海欢乐谷景区内一处停用建筑表面装饰物突发火情。根据多位在场游客拍摄的视频,失火区域位于园区内茜茜市集附近,事发时附近的舞台上还有多人在进行表演节目,这一巧合导致不少游客最初误将真实火情当作表演特效。
当晚,上海松江消防发布火情通报称,单位微型消防站迅速扑灭火势,无人员伤亡。5月4日,上海欢乐谷官方通报情况说明,此次火情经园区和当地消防部门及时处置未造成火势蔓延,过火面积约2平方米,无人员被困及伤亡。同时,欢乐谷方面强调,“景区将坚持把安全运营放在首位,进一步加强园区各项安全管理,杜绝类似情况的发生。”
上海欢乐谷客服表示,火情发生次日,上海欢乐谷已经正常开放营业,游客游玩行程不受任何影响。根据携程页面显示,五一期间,上海欢乐谷全日成人票价格为260元。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欢乐谷此次火情并非孤立事件。作为中国领先的主题公园运营商,华侨城集团旗下欢乐谷品牌及其他景区近年来已发生多起安全事故。
最近的一起严重事故发生在2023年10月,深圳欢乐谷的“雪域雄鹰”过山车项目发生严重碰撞事故,一列载有22名游客的过山车在爬升至轨道最高点时制动失效,随后倒滑撞上另一列正在下客的过山车,造成28人受伤,其中3人重伤、7人轻伤、11人轻微伤。
事故调查组综合分析认定,深圳欢乐谷作为事故设备的运营使用单位,存在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隐患问题失察失管,放任设备“带病”运行、维修人员技能不足等问题。
华侨城历史上最严重的安全事故发生在2010年6月,深圳东部华侨城大侠谷的“太空迷航”项目突然发生设备坍塌事故,造成6人死亡、10人受伤的惨剧。事故调查结果认定,“太空迷航”设备存在严重的设计缺陷,且安装调试期间已发现隐患但未能有效整改,此外使用过程中维护保养不到位。
主业增长乏力,3年巨亏260亿
华侨城A曾是国内文旅地产的标杆企业,旗下欢乐谷、锦绣中华等品牌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然而,自2022年起,公司业绩却急转直下。
根据华侨城A财报数据,自2022年起,公司营收持续下滑,2022年为767.67亿元,2023年降至557.44亿元,2024年进一步缩水至544.07亿元,对应降幅分别为25.17%、27.39%和2.4%。盈利能力也难言乐观,2022年-2024年,华侨城A归母净亏损为109.05亿元、64.92亿元和86.62亿元,3年累计亏损260.6亿元。
一直以来,华侨城A深度依赖“文旅+地产”模式,通过地产销售反哺文旅投入,但近年来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导致公司多地项目去化困难。2024年,华侨城A房地产业务签约销售面积173万平方米,销售金额为263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4%和42%。
随着房地产收入的下滑,文旅板块已成为华侨城A的营收主力,营收占比超过5成。然而,公司文旅业务增长同样出现乏力,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华侨城A旗下文旅项目共接待游客8081万人次,同比下滑13.7%,旅游综合行业收入272.99亿元,同比上年下滑13.03%。
值得注意的是,华侨城A文旅板块毛利率已连续多年下滑,2021年-2024年,分别为32.36%、24.47%、19.10%、14.34%,4年累计减少约18个百分点。
截至2024年末,华侨城A拥有货币资金309.02亿元,同比减少23%,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合计却高达420.11亿元,这意味着,公司短债偿付压力高企。
从行业角度看,2024年文旅行业虽局部呈现复苏,但整体仍面临游客消费力减弱的问题。此外,在主题公园赛道,华侨城A正面临迪士尼、环球影城、长隆等国内外品牌的竞争。虽然华侨城A正试图通过数字化改造和IP孵化破局,但效果尚未显现。
曾经的文旅巨头如今正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文旅行业投资周期长、回报慢,华侨城能否在债务压力下逃离被市场边缘化的命运仍是未知数。
花花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