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伟 制图
记者 唐燕飞
近年来,国际业务成为券商业绩的重要增长极。
2024年,券商国际业务营收前四名分别是华泰国际、中信证券国际、中金国际和国泰君安金融控股。除中金国际外,其他三家同比营收增速都超过40%。
业内人士认为,去年境外股权融资业务、中资离岸债业务为券商国际化提供了战略机遇。同时,部分头部券商围绕权益、指数、利率、汇率、商品等标的,为境内外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满足了客户全球化资产配置和分散化风险管理的业务需求。部分券商还通过加强高评级、高流动性固定收益资产的配置力度,提升了整体业绩。
国际业务增速亮眼
在经历2023年的触底反弹后,2024年头部券商国际业务多数回到高增长轨道。
2024年,华泰国际、中信证券国际和国泰君安金融控股的营收分别为200.63亿港元(约为187.45亿元)、22.63亿美元(约为164.53亿元)和78.34亿港元(约为73.2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40.61%、41.20%和46.13%。中金国际的营收排名第三,达到107.5亿港元(约为100.43亿元),但同比减少8.04%。此外,银河国际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1.73亿元,同比增长8.3%。招证国际实现营业收入11.99亿港元(约为11.2亿元),同比增长19.78%。
从盈利能力看,2024年华泰国际共实现净利润71.65亿港元(约为66.63亿元),同比增长约259%。中信证券国际、国泰君安金融控股、招证国际三家公司的净利润则分别为5.3亿美元(约为38.53亿元)、14.23亿港元(约为13.3亿元)和4.25亿元,同比增幅均在110%左右。不过,中金国际2024年净利润为28.57亿港元(约为26.7亿元),同比减少约21%。
中泰国际去年则再度陷入亏损。数据显示,中泰国际2024年净利润亏损4.82亿元,主要是因为中泰国际投行业务收入、利息净收入同比减少。同时,中泰国际持有的债券计提了信用减值准备。拉长时间看,中泰国际已经连年亏损,2022年、2023年,中泰国际净利润分别亏损5.84亿元和6.89亿元。
券商“出海”各有侧重点
2024年,头部券商国际网络布局不断完善。境外市场方面,头部券商把握了港股市场的回暖机遇,加大港股IPO投行资源配置,并大力开展跨境理财业务,机构交易业务也拓展至欧美市场,美股及债券的佣金收入普遍增加。
从业务发展战略看,头部券商国际业务表现出不同的发展侧重点:中信证券国际在股权融资、财富管理两项业务上齐头并进,持续开拓境内外机构客户;国泰君安金融控股则以发展客需业务为方向,同时加大对高评级、高流动性固定收益资产的配置力度来增强市场竞争力;华泰国际走科技驱动型路线;中金国际则稳抓港股市场IPO与跨境并购等股权融资的市场份额,构建“投行+投资+研究”的护城河。
中金公司在跨境并购与融资方面维持领先地位。2024年,中金国际在内资企业全球股本融资、全球IPO融资等方面均排名第一,投行交易规模合计超9000亿元。在港股IPO中,2024年,中金国际作为保荐人主承销港股IPO项目19单,完成美的集团、毛戈平、茶百道、西锐飞机等项目,主承销规模排名市场第一。
中信证券国际的业务重心在全球机构经纪业务与东南亚、印度、日本市场的投行业务。中信证券国际表示,将着力打造全品种、全业务线、全牌照的境外业务体系,不断加强跨境、跨业务线协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