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至26日,世界经济论坛第十六届新领军者年会在天津举行。本届论坛以“新时代企业家精神”为主题,围绕“解读全球经济”“中国展望” “剧变中的产业” “投资人类与地球” “新能源与材料”这五大方向展开深入探讨。面对未来潜在的健康威胁,人类最需要改变的是什么?昆山杜克大学全球健康教授、全球健康研究生项目联合主任徐福洁博士在对话商天信息网财经时提出,可以用“市场化思维”重构传染病预警系统,像其他科学信息一样,将传染病预警信息视为可交易商品,激发全球参与动力。
践行“同一健康” 需解决三方面问题
徐福洁博士长期致力于疫情监测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研究,曾在全球抗击传染病的前线担任“疾病侦探”,参与包括中国的SARS疫情和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在内的多次应急响应。在“和平时期”,她专注于传染病防控相关的新型疫苗、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的研发与推广。本届夏季达沃斯期间,徐福洁参与“The Value of One Health”这一主题讨论。
徐福洁介绍,“同一健康”理念强调人类健康、动物健康和环境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禽流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禽流感的传播不仅涉及鸟类等动物的健康问题,更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命安全,禽流感病毒可能通过活禽市场等环境传播给人类,引发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她表示,实践“同一健康”理念,需要把环境卫生、动物健康和人类健康统筹考虑,解决人类和动物的抗生素滥用问题、病媒传播环境预防、以及切断病媒传播途径。这三方面互联互动,可以降本增效,推行整合型传染病防控的新模式。
目前“同一健康”的一大挑战是抗生素滥用问题。“徐福洁指出,不仅人滥用抗生素,动物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的情况更严重。在养殖领域,部分养殖户为促进动物生长,在饲料中违规添加抗生素。这种短视行为,如同在实验室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后,抗药菌会迅速大量繁殖一样,在动物体内筛选出抗药菌株。更为严峻的是,这些抗药基因可通过水、土壤等环境介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传播,最终威胁人类健康。
抗生素耐药性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一篇发表在《柳叶刀》上的研究显示,2021年全球估计有114万人死于抗生素耐药性,远超于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肝癌死亡人数76万例。徐博士发出警告,“据预测,若不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到 2050 年,抗生素耐药导致的死亡人数将超过肿瘤。”
除了抗生素滥用问题,传播环境的管理同样不容忽视。徐福洁博士解释道,动物病毒往往通过活禽市场等环境传播给人类。从活禽进入市场到人类发病就医,存在一定的时间差。中国在这方面已采取积极行动,自上世纪90年代末起便开始通过立法等手段进行防控,如关闭活禽市场等。
此外,切断传播媒介也是关键一环。徐博士强调,在“同一健康”框架下,改水改厕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这不仅是环境问题,更是关乎人类与动物健康的核心环节。她指出,下水道系统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中国在改水改厕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在偏远地区比如湘西,基础设施仍显不足。非洲的情况则更为严峻,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口使用下水道系统。“通过改水改厕,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多种传染病。”徐博士举例说,“如痢疾、伤寒等通过污染水源传播的疾病,在水质不安全时仍可能爆发。同时,动物也可能携带大肠杆菌等病原体,通过环境污染影响人类健康。”
徐博士提到,目前已有一些革命性的新型厕所问世,它们利用太阳能等技术实现干湿分离和无害化处理。然而,与成熟的低成本预防措施,比如疫苗的全球供应体系相比,新型厕所仍处于试点阶段,尚未形成像疫苗那样成熟的普惠体系,要实现规模化、商业化运作还需要时间。
疫苗的国际运作模式已相对成熟
徐福洁指出,在防治传染病的领域,相较于“改水改厕”,疫苗的国际运作模式则相对成熟,通过带量采购的方式,提前预付生产未来几年的疫苗供应,能够有效降低成本并提高疫苗的可及性。
由于疫苗的种类相对较少,全球主要的疫苗供应商数量也有限,因此对于欠发达地区的政府来说,可以通过整合各国需求形成规模效应。比如A国需要100万剂,B国需要300万剂,合并后就能形成一个大订单。交由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这类国际合作组织进行带量采购,全球最大的几家疫苗公司集中生产,再通过全球疫苗免疫联盟,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普及儿童疫苗接种。
她认为,要实现医疗普惠,必须进行资源再分配。全球疫苗免疫联盟系统就是典型案例:在美国,儿童疫苗接种需要1000多美元,而通过全球疫苗免疫联盟采购同样疫苗仅需27美元。“这不是简单的慈善,而是通过制度设计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徐福洁还指出,中国在疫苗接种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有一些挑战需要克服。目前,中国的一类疫苗接种已经覆盖了大部分儿童,但二类疫苗如HPV疫苗、轮状病毒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的接种率仍然较低。她认为,这些疫苗的接种应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以提高疫苗的可及性。
她特别强调:“疫苗公平不仅是健康问题,更是社会公平问题。当基础医疗得不到保障时,平等就会显得苍白。我们需要突破政策瓶颈,比如允许医保资金用于预防性接种。”
商品化的“信息烽火台”可成为传染病预警新方式
面对未来健康威胁,人类最需要改变的一个思维或行动是什么?徐福洁认为,应当用市场化思维重构传染病预警系统,将健康信息的价值“商品化“,建立更广泛可持续的激励机制。
徐福洁表示,在应对大流行或预警这类涉及信息传导的事情上,传统意义上,谁能发出信号、谁能接收并反应信号,这被视为政府职能或公共事务。但徐福洁在与阿森诺家族基金会(Arsenault Family Foundation)交流中获得启发,该基金会创始人马塞尔·阿森诺(Marcel Arsenault)提到一个设想——将健康信息“商品化”,通过市场机制奖励提供有效信号的人。
“有价值的信息本质上就可以是商品,不仅社会价值明显,也可以转化为检测试剂、疫苗等实体产品。”徐福洁指出当前信息共享机制的根本缺陷,“完全依赖自愿的共享模式缺乏持续动力,而市场化机制能创造良性循环。”她以可口可乐在非洲的商业模式为例:商业网络可以覆盖最偏远的村落,而公共医疗系统却难以企及,关键在于是否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
基于此,徐福洁构想了一个全球性信息交易平台——“信息烽火台”系统。该模式借鉴古代烽火台的警示功能,允许任何个体在发现疫情时发出警报,并对有效预警给予市场化回报。这种设计能有效突破传统层级上报机制中的“信息堵点”:既避免了行政流程的滞后性,又能充分激发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
典型案例是2014年埃博拉疫情初期,正是几内亚一位乡村医生通过邮件发出首例警报。徐福洁强调:“如果能系统性地激励这种公民参与,就能构建起‘全民监测’的传染病预警网络,实现早发现、早预警、早应对。”
这一理念与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的改革方向不谋而合。已经修订并即将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五十一条明确规定:“对及时发现并报告新发传染病、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对经调查排除传染病疫情的,报告的单位和个人不承担法律责任。”
商天信息网财经ESG评级中心简介
商天信息网财经ESG评级中心是业内首个中文ESG专业资讯和评级聚合平台,致力于宣传和推广可持续发展,责任投资,与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价值理念,传播ESG的企业实践行动和榜样力量,推动中国ESG事业的发展,促进中国ESG评估标准的建立和企业评级的提升。
依托ESG评级中心,商天信息网财经发布多只ESG创新指数,为关注企业ESG表现的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同时,商天信息网财经成立中国ESG领导者组织论坛,携手中国ESG领导企业和合作伙伴,通过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理念,推动建立适合中国时代特征的ESG评价标准体系,促进中国资产管理行业ESG投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