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5上海苏河湾大会
10月18日金融一线消息,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5上海苏河湾大会10月18日至19日在上海市静安区举办。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肖远企出席大会并发言。
肖远企表示,科技与金融从来就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成果在金融领域已经开始广泛应用,可以预期,对金融的促进与影响可能是重大而根本性的。
在金融供给方面,肖远企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由于金融产品的研发、转化和生产成本可能大幅下降,不仅使得实现产品多样化、触达远端客户在经济上变得更加可行。更重要的是,过去被忽视或被认为不经济的小众需求,在成本收益上也变得更加可持续,产生了所谓的“长尾效应”。在场景方面,金融机构与客户等利益相关者直接参与和更加嵌入的体验很可能将产生不同的变化。
关于金融集中,肖远企提到,人工智能赋能金融行业,大型金融机构在资源技术投入、客户数量、数据积累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能够训练出更精准的预测模型和风控模型,这可能对中小机构形成竞争壁垒,产生 “马歇尔冲突”。因此,中小机构如何通过调整发展战略和业务结构以适应科技革命带来的变化,确保仍具有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对于维持一个合理均衡的金融结构至关重要。
在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方面,肖远企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一种常见的看法是“自动”(Automation)和“虚拟”(Virtual)取代了“人工”与“实体”,那么,保持金融机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要素是否发生了新的变化?这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肖远企还谈到了金融生产最大可能性边界。他表示,科技革命总能带来金融业的总量增长,一方面,金融服务于经济社会生产与生活,科技革命催生的经济产出增加与社会福祉改善,客观做大了金融业的增量,另一方面,金融业本身在资源最优配置与经营效率上也得到改进,两方面都会带动金融现有潜力的充分释放和未来增长边界的突破。
对于金融监管,肖远企指出,金融稳定理事会、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和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等国际金融监管组织,长期以来一直密切关注人工智能科技发展及其在全球金融领域的运用实践。金融监管鼓励支持金融机构运用最新科技,优化金融服务、降低营运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同时加强风险管理,确保稳定有序。遵循金融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把握好集中与分散、特色与同质、安全与效率等方面的动态平衡,努力构建具有韧性的金融体系。当然,金融监管本身也要加大资源投入,完善监管方法与流程,提升监管科技能力。
肖远企强调,人工智能科技仍在不断发展,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还处于不断扩大与深化的过程,需要我们进一步观察,得出完整的结论毕竟为时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