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我国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由中国人民大学与上海财经大学联合主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应用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指导的第六届中国应用经济学年会于2025年5月10日至11日在上海浦东临港顺利召开。
本届年会以“中国经济的韧性:事实与展望”为主题,汇聚来自全国应用经济学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围绕宏观政策设计、结构性改革路径、产业升级与金融支撑等重大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应用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高培勇教授围绕“中国经济韧性的来源”作主旨演讲。以“积极性调动”与“分税制改革”两大线索,高培勇教授系统阐释了韧性的制度逻辑与改革方向。以下为其演讲要点摘录。
一、中国经济韧性的主体性根基:积极性与创造力的充分释放
高培勇教授指出,中国经济的韧性并非抽象命题,其根本源于亿万人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充分释放。这种主体性活力具体体现为三类市场行为驱动:居民消费的微观动能、企业投资的中观动能、以及地方政府作为制度性主体的宏观动能,三者相互联动,共同构成中国经济抗压应变、转型升级的结构性优势。
在居民层面,消费升级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内生变量。随着可支配收入提升,消费从生存型迈向发展型与享受型,需求结构的跃升也反向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良性循环。
在企业层面,企业作为技术创新和产业演进的核心主体,其投资决策不仅受市场信号引导,更通过科技改造与结构调整,实质性提升了中国经济的增长质量与结构弹性。
在政府层面,地方政府作为中国特色治理体系中的关键力量,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区域协调与落实发展战略,将中央政策与地方实践高效衔接,形成上下联动、因地制宜的治理合力。
高教授强调,这“三重积极性”共同构筑起中国经济的真实韧性基础,已被明确写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要坚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
二、现实突破口:从消费、投资到财政制度再造
围绕“如何调动三方积极性”这一话题,高培勇教授针对当前经济工作重心指出,目前政策已经在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的积极性调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在居民消费层面,2025年3月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不仅着眼于短期政策刺激,更着力于制度性改革,意在中长期内系统释放居民消费潜力,调动个体积极性。在促进企业投资方面,2025年4月30日公布并将于5月20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从法治保障角度回应了民营企业的核心关切,着力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与投资意愿。
相较之下,地方政府积极性的激发仍是当下制度改革的核心难点。高教授明确指出,解决之道应以“增加地方自主财力”为突破口,完整、准确、全面地落实分税制改革。他强调,只有在制度上赋予地方政府更大的财权空间,才能实质激活其发展动能,使其真正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力量。
三、分税制改革的回归与再阐释
在财政体制改革维度,高培勇教授对分税制的“理论回正”与“实践重启”作出深入分析。他指出,虽然分税制自1994年确立以来在名义上始终延续,但当前实践中已出现严重的“名实分离”,其制度功能亟待澄清与重建:一是制度溯源,分税制并非舶来品,而是立足中国国情、植根中国大地的财政管理制度创新,不应被误解为西方财政分权理论的移植或复制;二是内涵厘定,分税制的核心不在于分配税收结果,而在于划分税本、税源等税收活动要素,需从“分钱”逻辑转向“分要素”逻辑;三是体系重建,分税制本质上是一种分级财政管理体制,应坚持“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一级预算”的制度原则,建立起各级政府职责清晰、收支匹配的财政体系。
他特别指出,1994年分税制改革曾极大激发地方政府积极性,而当前需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体制重构,真正落实“事权、财权、支出责任”三位一体的治理结构。
高教授认为这一改革方向具有三重战略意义:一是实现政府治理转型,通过财权下放引导地方政府从“经济增长竞争”转向“公共服务竞争”;二是实现风险防控优化,提升地方财政自主性,降低转移支付依赖,增强财政可持续性;三是实现动能结构转型,强化地方财政能力,有助于驱动创新要素集聚,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财政支撑。
四、应用经济学理论的本土使命
在演讲的最后,高培勇教授强调,中国经济学界需承担起“理论创新”与“实践指导”的双重使命。在分税制改革这一核心议题上,需打破“西方中心主义”话语壁垒,构建以中国实践为基础、具有原创性的话语体系与制度范式。他呼吁从三个维度深化研究:一是历史维度,梳理中国分税制改革的实践逻辑与制度演进规律;二是比较维度,在全球化视野中提炼中国财政体制的独特优势;三是政策维度,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供可操作的政策建议。
高培勇教授的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韧性的制度根基:既源于亿万市场主体活力的持续迸发,更依托于财政体制与治理结构的系统创新。这种“主体—制度”双轮驱动的增长逻辑,构成了中国经济在周期波动中稳中求进、转型升级的底层力量。
展望未来,随着分税制改革的深化与分级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中国经济韧性有望在制度适应性、风险抵御力与结构转化效率等方面展现出更强支撑,为高质量发展构筑更加稳固的制度保障。
花花编辑